申贝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中文版 | ENGLISH    登录/注册 购物车
解决方案与应用
产品应用视频
关于申贝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光离子化检测仪(PID)应用详细介绍

光离子检测仪(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简称PID)可以检测极低浓度(0-1000 ppm) 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和其它有毒气体。很多发生事故的有害物质都是VOC,因而对VOC检测具有极高灵敏度的PID就在应急事故检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用途: 

  PID可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使仪器更加坚固、更加可靠使其成为检测有机化合物的普遍工具。也正是这些发展,PID必将成为应急事故监测的**仪器。 

一般意义上的VOC到底包括哪些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VOC是保证工业发展的化学物质,包括: 有机化学物质(主要应急事故) 燃料、油料、润滑、油脂、脱脂剂、 溶剂、涂料、塑料和树脂 
什么是PID? 
光离子检测仪可测量0.1到2000 ppm的VOC和其它有毒气体。PID是一个高度灵敏的宽范围检测器,可以看成一个“低浓度LEL检测器”。如果将有毒气体和蒸气看成是一条大江的话,即使你游入大江,LEL检测器还没有反应,而PID则在你刚刚湿脚的时就告知你。 
PID是怎样工作的? 
PID使用了一个紫外灯(UV)光源将有机物打成可被检测器检测到的正负离子(离子化)。检测器测量离子化了的气体的电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电流被放大并显示出“PPM”浓度值。在被检测后,离子重新复合成为原来的气体和蒸气。PID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器,它不会“燃烧”或长久性改变待测气体,这样一来,经过PID检测的气体仍可被收集做进一步的测定。 
PID到底能测量那些物质?
大量的可以被PID检测的是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包括: 
芳香类:    含有苯环的系列化合物。(如:苯,甲苯,萘等等) 
酮类和醛类:含有C=O键的化合物。(如:丙酮,等等 )
氨和胺类:  含N的碳氢化合物。(如二甲基胺等等) 
卤代烃类:  硫代烃类。
不饱和烃类:  烯烃等等 。
醇类 不含碳的无机气体:氨、砷、硒等,溴和碘类等等。 
PID一个精巧严谨的**工具 
PID是可以用于应急事故中的灵敏的、可以**测定各类化学品的**手段。正如,放大镜的发现使我们更清晰地辨认指纹,PID可以让救援人员可以立即检出危险物质的存在并可进一步地对其定量测量。放大镜是无法自己认定指纹的,但**的检验人员就可以利用放大镜头更快更准地进行判断。对于有毒气体也是一样,PID无法判定有毒气体和蒸气,但有经验的救援人员却可以利用PID更快地进行判断并且可以进行准确的测定。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低浓度的化学品泄漏问题,PID准确的现场测量为救援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帮助。PID可以帮助他们在处理大多数的应急事故时进行确认和检测。
为什么不使用LEL检测器? 
很多VOC确实是易燃物质并且可以被应用于很多多气体检测器中配备的LEL (Lower Explosive Limit)或称易燃易爆气体检测器所检测到。但是,由于LEL传感器的较低的灵敏度还不足以确认毒性而无法应用于应急事故之中。 
换句话说,LEL传感器检测的是爆炸性而非毒性。 
1)LEL传感器检测的是爆炸性而非毒性 
  LEL传感器测量的是爆炸下限的百分比,例如,汽油的爆炸下限是1.4%,因而, 100% LEL 就是14,000 ppm 的汽油。10% LEL 是1,400 ppm的汽油,1% LEL是140 ppm的汽油。140 ppm是LEL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的*小的汽油蒸气量。汽油的TWA值(时间加权平均值)是300 ppm 而其STEL(短期暴露水平)是500 ppm,这些,再加上LEL传感器的较差的分辨率都说明LEL不适合于检测汽油泄露。LEL传感器测量的是爆炸性而不是毒性。实际上,很多VOC(有机化合物)即使在其浓度远远低于LEL传感器灵敏度时就已具有很大的毒性。 
2)LEL传感器的局限性 
两种基理影响着LEL传感器的性能并影响着它们有效地测量非甲烷气体: 
1.气体在燃烧时的热量输出不同: 
2.“较重的” 碳氢化合物蒸气更难一些扩散到LEL传感器上所以其热量输出也低一些。 
有些气体燃烧产生热量较多而另一些可能相对小一些。这些物理性质的不同导致了使用LEL传感器时的不便。比如100% LEL甲烷(5%体积甲烷) 产生的热量就相当于100%LEL丙烷(2.0%体积)的两倍。 
有些“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可能很难扩散通过LEL传感器的防火屏蔽金属网。在LEL传感器上,这个网是用来避免传感器本身回火引燃环境并允许象甲烷、丙烷和乙烷等通过到达传感器的惠斯通桥的电极表面。然而,象汽油、煤油、溶剂等扩散通过这个网的速度较慢,因而到达电桥的量也少,也即输出较低。 
3) 惠斯通电桥式的LEL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以甲烷为代表的 
  根据下表,汽油在惠斯通电桥上产生的热量大约是甲烷的一半。因此,其产生的信号也是甲烷的一半。如果用甲烷标定的LEL检测汽油蒸气,仪器显示的读数就是实际浓度的一半。例如,在甲烷标定的情况下,如果LEL显示空气中汽油混合物的50% LEL,实际的由于一半输出,LEL就大约是100% 
气体  LEL(%vol)  灵敏度(%) 
丙酮  2.2  45 
柴油 0.8  30 
MEK  1.8  38 
甲苯  1.2  40 
苯  1.2  40 
甲烷 5.0  100 
丙烷  2.0  53 
当然,LEL的读数可以用你所测量的气体进行校正。比如,上表表明,丙烷的响应更接近于大多数的VOC,因此也可用丙烷校正他们的仪器。也可以在仪器用甲烷校正后使用校正系数进行待测气体校正,即以软件方法使得仪器得到正确的读数。然而,即使使用了合适的校正系数,LEL传感器还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测量PPM量级的灵敏度而无法进行VOC的毒性测量。 
PPM量级的测量——气体传感器的新奉献 
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测量PPM级的VOC: 
比色管:缺乏精密度,还有其它一些缺点。 
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缺乏精密度和灵敏度。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选择性和精密度均佳,但无法连续测定并且价格昂贵。 
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局限性在于体积重量较大,并且需要瓶装氢气。 
*为适用,一个PID是在很多应急事故中*佳选择,它可以提供可信的响应。 
 
光离子检测器(PID) 
一个PID可以看成是没有分离柱的气相色谱仪,因而PID可以提供**的**度。许多人认为:尽管PID对很多PPM级的有毒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它由于缺乏选择性而用途不大。其实,大多数的其它方法,包括:比色管、MOS传感器和FID检测器的选择性也不是很好。PID的优势正在于它没有选择性,它是一种小巧的、连续测量的检测器,它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反馈。这种反馈可以使工作人员确认他们处于没有暴露于危险化学品之中的**状态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任务。就如同摄像机一样,PID是连续测量的,并且它的结果还可以记录(采集数据)或者立即“回放”(浏览数据)。 

PID现在已经成为*为有利的有机化合物检测的工具: PID可以0.1ppm的分辨率测量0-1000 ppm的有机物质,所以它是测量可以在很低浓度即可致癌的汽油(还有其它有毒气体和蒸汽)的*为合适的方法。PID提供了预防长期中毒的*好保护。PID技术上的突破克服了原有PID的缺点从而为应急事故处理提供了迄今*为有力工具。 
PID可以在各种情况提供**测量的能力可以在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测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初始个人防护确定 
泄漏检测 
事故区域确认 
泄漏物确认 
**污染 
初始个人防护确认 
  在接近可能事故发生地之时,救援人员必须首先确认个人防护设备,有些“可能”的事件也许并不是事故而无须任何个人防护;而有些事故开始并没有任何污染迹象,但却需要特别的个人防护。还没有哪个检测器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所有的答案,但PID却可为此提供圆满解决。对于很多事故,PID可以让救援人员确定自己周围是否存在有毒气体或蒸气。 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向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一个在湿热环境(35℃,95%RH)中,一辆罐车发生泄漏。根据描述,这个罐车装载的是液苯。由于苯的毒性(个人暴露水平为1 ppm),救援人员决定采用A级防护。但是,由于现在的温度很高,穿带如此装备会给救援人员带来更多伤害。 *后经过各种努力,确认“泄漏”的罐车下面的滴液是冷凝下来的水滴而不是泄漏出来的苯。原来,该罐车曾存放在20℃的库房中,内部液苯的低温加上外面的高温和高湿出现了水的冷凝。 实际上,使用PID就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很容易确认是否有“可离子化”蒸气存在。因为根据记录,已知罐车中装的是苯,而苯是非常容易“离子化”的。救援人员就可以用PID判断是否有苯蒸气存在。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确定泄漏的费用,而且避免由于穿带A级防护服带来的高热伤害。 
用PID进行泄漏检测。 
  通常,泄漏并不是很容易看得到,而在有效制止泄漏之前,一定要确定泄漏的地点。任何情况下,任何气体或蒸气都是从其源头扩散出来的,而在扩散以后,则会被周围的空气稀释直到某些地方检测不到该物质的存在,这样一来,就建立了一个浓度梯度,即当气体完全扩散后,由浓度*高的源头到稀释为零,也就是的浓度变化。 
只要我们可以检测到,用PID可以测量并且“看到”很多气体和蒸气的浓度梯度。我们用PID,就象用“盖革计数器”那样“看”到浓度梯度,并且跟随浓度的增加发现源头。PID泄漏检测能力不仅可以快速找到危险源头,而且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费用。 
产品
首页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24 申贝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8503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0411号